下列关于混悬剂的错误表述为( )。A.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B.ξ电位在20~25mV时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C.常用作混悬剂中稳定剂的有助悬剂、润湿剂和絮凝剂D.絮凝剂离子的化合价与浓度对混悬剂的絮凝无影响E.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可使ξ电位适当降低,有利稳定

题目

下列关于混悬剂的错误表述为( )。

A.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B.ξ电位在20~25mV时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

C.常用作混悬剂中稳定剂的有助悬剂、润湿剂和絮凝剂

D.絮凝剂离子的化合价与浓度对混悬剂的絮凝无影响

E.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可使ξ电位适当降低,有利稳定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混悬剂的错误表述为( )。A.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B.ξ电位在20~25mV时混悬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关于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正确的是

    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B:沉降容积比越小混悬剂越稳定
    C:重新分散试验中,使混悬剂重新分散所需时间越短,混悬剂越稳定
    D:絮凝度越小混悬剂絮凝效果越好
    E:ζ电位在20~25mV时,混悬剂呈絮凝状态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沉降容积比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F值在1~0之间,F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絮凝度为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常用β表示。β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故本题答案应选ACE。

  • 第2题: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分散法
    B:单凝聚法
    C:复凝聚法
    D:干胶法
    E:湿胶法

    答案:A
    解析: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最常用的是分散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是制备微囊的常用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是制备乳剂常用的方法。

  • 第3题:

    关于混悬剂的错误表述有()

    A.沉降容积比在0-1之间

    B.沉降曲线陡峭,说明混悬剂处方设计良好

    C.絮凝度越小,絮凝效果越好

    D.糖浆主要用于内服混悬剂的助悬剂

    E.混悬剂的制备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BDE

  • 第4题: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干胶法
    D、湿胶法
    E、分散法

    答案:E
    解析: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最常用的是分散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是制备微囊的常用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是制备乳剂常用的方法。

  • 第5题:

    107、关于混悬剂的错误表述有()

    A.沉降容积比在0-1之间

    B.沉降曲线陡峭,说明混悬剂处方设计良好

    C.絮凝度越小,絮凝效果越好

    D.糖浆主要用于内服混悬剂的助悬剂

    E.混悬剂的制备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BC解析: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测定方法:将混悬剂放于量筒中,混匀,测定混悬剂的总容积V0,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沉降面不再改变时沉降物的容积Vu,其沉降容积比F为:F=(Vu/V0)×100%。F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F值在1~0之间。A正确。沉降容积比也可用高度表示,H0为沉降前混悬液的高度,Hu为沉降后沉降面的高度。沉降容积比Hu/H0是时间的函数,以Hu/H0为纵坐标,沉降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沉降曲线,曲线的起点最高点为1,以后逐渐缓慢降低并与横坐标平行。根据沉降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混悬剂处方设计的优劣。沉降曲线比较平和缓慢降低可认为处方设计优良。但较浓的混悬剂不适用于绘制沉降曲线。B错误。絮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用下式表示:β=F/F∞。式中,F—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 —去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絮凝度β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β值愈大,絮凝效果愈好。用絮凝度评价絮凝剂的效果、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有重要价值。C错误。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低分子化合物,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在外用混悬剂中常加入甘油,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疏水性药物应多加,如复方硫磺洗剂就加有甘油。糖浆剂主要用于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D正确。制备混悬剂时,应使混悬微粒有适当的分散度,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