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题目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正确答案:
    34.(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 第2题:

    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5)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 第3题:

    简述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案:
    解析: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急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
    战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发展到服务于一般国民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西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作用不断加强、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以及各国广泛推行高等教育民主化政策而实现的。
    (2)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

  • 第4题:

    简述我国基层幼教行政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面向各类托幼园所实行统一管理,
    (2)视导工作规范化,
    (3)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培训工作,
    (4)抓好示范园、中心园,以点带面建立业务网络。

  • 第5题:

    简述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1980—1999年是全球化的初期,表现为全球汽车市场扩大,以及汽车生产基地向第二世界甚至第三世界的扩散。1999年以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兼并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标志,人们普遍认为一场跨国界的汽车工业资产重组风潮开始了,通俗的说法叫作全球化。

  • 第6题:

    改革办学体制,实现幼教筹资渠道多元化是促进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简述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目标:把幼儿造就成健康,自主,有创造精神,有道德的人。课程分为《健康生活》《社会生活》《表现生活》《语言生活》《探索生活》。
    韩国制定“幼-5-3-4-4”学制,需要采取措施:
    (1)改革财政支援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财政支援标准;建立由国库、地方费用、使用单位、受益者按比率共同负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财政支援体制;改善行政机构和人员组织等。
    (2)改革学前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制度。在专门大学及四年制大学增设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改为:基础、应用、选修三部分。
    (3)改革全国划一性的教育课程。灵活组织教育教学,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模式。
    发展趋势:
    (1)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运用地方自治团体的预算,扩建保育设施。
    (3)充分利用农村会馆等公共设施,设置托儿所、幼儿园。
    (4)由政府拨专款实施特殊的支援与扶持,增设师范幼儿园。
    (5)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履行义务设置保育设施的规定。
    (6)凡拥有500名以上女工的企业,义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
    (7)政府机关与单位及居民区联合,利用公共设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8)利用现代化宣传媒介,开展宣传活动。
    (9)简化审批手续,扩大税收照顾,增加金融支持。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1980—1999年是全球化的初期,表现为全球汽车市场扩大,以及汽车生产基地向第二世界甚至第三世界的扩散。1999年以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兼并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标志,人们普遍认为一场跨国界的汽车工业资产重组风潮开始了,通俗的说法叫作全球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预设”与“生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的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
    (2)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转变
    (3)由原来浑浊不清的职能向高度分化的职能转变
    (4)由以人治为主、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法治为主、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并重
    (5)政府职能变革呈现为守夜警察—万能政府—有限政府的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改革办学体制,实现幼教筹资渠道多元化是促进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基层幼教行政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面向各类托幼园所实行统一管理,
    (2)视导工作规范化,
    (3)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培训工作,
    (4)抓好示范园、中心园,以点带面建立业务网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当代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 第14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正确答案: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将日趋明显。

  • 第15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答案:
    解析: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核心理念,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九部分内容。 ①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设为三大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②课程结构。第一,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第二,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第三,农村的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③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④课程实施。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⑤教材的开发与管理。第一,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应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第二,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第三,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⑥课程评价。第一,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四,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⑦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⑧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第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第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⑨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强调学生是能动实践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将使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出学习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②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十分注重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不仅要巩固现有的教育基础,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还要进一步加深基础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③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道德教育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科学技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就需要人文学科的指引。我国学校课程中数理学科比例大、人文学科分量偏低,如何平衡科学技术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④加强课程综合化。 综合化课程既是为了避免增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综合化课程中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养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的品质。 ⑤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课程的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持。多样化的课程是我国未来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多样化是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化,它是与特色化、层次性、可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的。 ⑥课程法制化。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必然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教材建设的政策与法规

  • 第16题: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预设”与“生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关系

  • 第17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幼教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依据“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办学;
    (2)制订了一系列的幼教法规和条例;
    (3)经济体制改革使私立幼儿园恢复;
    (4)“学前班”的办理有利于“由班到园”的过渡;
    (5)幼教讨论研究的深入和幼教实验的开展。

  • 第18题: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正确答案: 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重视幼教事业发展,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加强对幼教事业的领导、协调和控制。
    2、重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儿童权利保障法制化。
    3、幼教行政目的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二、幼教行政逐步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
    1、幼教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2、建罔以来可行的方针、政策需以法规的形式固定。
    三、幼教行政管理趋于科学化。
    1、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保证决策科学化。
    2、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幼教行政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

  • 第19题: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的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1)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
    (2)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转变
    (3)由原来浑浊不清的职能向高度分化的职能转变
    (4)由以人治为主、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法治为主、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并重
    (5)政府职能变革呈现为守夜警察—万能政府—有限政府的规律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目标:把幼儿造就成健康,自主,有创造精神,有道德的人。课程分为《健康生活》《社会生活》《表现生活》《语言生活》《探索生活》。
    韩国制定“幼-5-3-4-4”学制,需要采取措施:
    (1)改革财政支援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财政支援标准;建立由国库、地方费用、使用单位、受益者按比率共同负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财政支援体制;改善行政机构和人员组织等。
    (2)改革学前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制度。在专门大学及四年制大学增设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改为:基础、应用、选修三部分。
    (3)改革全国划一性的教育课程。灵活组织教育教学,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模式。
    发展趋势:
    (1)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运用地方自治团体的预算,扩建保育设施。
    (3)充分利用农村会馆等公共设施,设置托儿所、幼儿园。
    (4)由政府拨专款实施特殊的支援与扶持,增设师范幼儿园。
    (5)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履行义务设置保育设施的规定。
    (6)凡拥有500名以上女工的企业,义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
    (7)政府机关与单位及居民区联合,利用公共设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8)利用现代化宣传媒介,开展宣传活动。
    (9)简化审批手续,扩大税收照顾,增加金融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正确答案: 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重视幼教事业发展,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加强对幼教事业的领导、协调和控制。
    2、重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儿童权利保障法制化。
    3、幼教行政目的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二、幼教行政逐步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
    1、幼教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2、建罔以来可行的方针、政策需以法规的形式固定。
    三、幼教行政管理趋于科学化。
    1、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保证决策科学化。
    2、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幼教行政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幼教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依据“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办学;
    (2)制订了一系列的幼教法规和条例;
    (3)经济体制改革使私立幼儿园恢复;
    (4)“学前班”的办理有利于“由班到园”的过渡;
    (5)幼教讨论研究的深入和幼教实验的开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