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错误的是()。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题目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错误的是()。

  •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错误的是()。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 )等。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E.通读对保证书刊的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A,C,D,E
    解析: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的主要任务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通读发现疑问时,应根据需要仔细核对原稿。

  • 第2题: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要查核原稿

    答案:A,B,E
    解析:
    C项,初校又称“一校”,是对排版单位初次送出版单位的校样进行第一次校对。校对者必须依据原稿核对校样。D项,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由编辑核对后决定。

  • 第3题: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 B、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 C、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 D、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 E、通读过程中,有时需查核原稿

    正确答案:A,B,E

  • 第4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 B、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 C、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 D、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 B、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 C、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 D、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 E、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多选题
    关于“三校一读”制度, 说法正确的有 ( )。
    A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由责任校对、 作者和责任编辑各校对一次

    B

    任何书刊的校对都不能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还应适当增加校次

    C

    三个校次都必须采用折校方式进行校对

    D

    终校后应至少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E

    如编辑或作者已经通读校样, 责任校对可不再通读


    正确答案: A,E
    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通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通读是“三校一读”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校异同的职责

    B

    改版后输出的新校样,应先核红再通读

    C

    通读过程中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

    D

    校对人员发现是非差错,通过质疑的方式用铅笔标注在校样上,待通读完成后交给编辑处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通读是“三校一读”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校是非的职责。供通读的校样是经过必要的折校、已经消灭了绝大部分异同差错的校样。如果是改版后输出的新校样,应先核红再通读。

  • 第8题:

    多选题
    关于校样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中级真题]
    A

    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B

    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C

    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D

    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E

    通读过程中,有时需要查核原稿


    正确答案: C,E
    解析: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中重点检查校样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语言文字、逻辑等方面的差错。通读发现疑问时,应根据需要仔细核对原稿。C项,初校又称“一校”,是对排版单位初次送出版单位的校样进行第一次校对。校对者依据原稿核对校样。D项,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辑核对后决定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B

    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C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D

    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校对的基本工序。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校对的职责,表述错误的是(  )。
    A

    共同职责是校异同和校是非

    B

    初校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校异同的任务,做到灭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校是非

    C

    通读职责是脱离原稿通读、检查校样,重点做好校异同工作,兼顾校是非

    D

    责任校对的职责包括参与各校次校对、检查校改质量、负责文字技术整理、通读付印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校异同和校是非是各校次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按具体工作任务的不同,各校次校对工作与责任校对的具体职责又各有侧重。其中,通读是校对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校次,需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必要时核对原稿),重点做好校是非工作,并兼顾校异同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  )等。[2010年真题]
    A

    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B

    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C

    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D

    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E

    通读对保证书刊的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是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三校一读”是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
      B项,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
      C项,通读的职责是校是非兼顾校异同。重点检查校样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语言文字、逻辑等各方面的差错
      DE两项,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对全书的编校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通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读是校对人员通过阅读原稿检查校样

    B

    通读的重点是校异同,兼顾校是非

    C

    通读可以代替编辑的一次读样

    D

    通读是校对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校次,要消灭校对过程中遗留的各种错误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

    A.通读初校样
    B.进行计算机校对
    C.对片
    D.对原稿差错质疑
    E.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答案:D,E
    解析:
    A项,三校者面对的校样一般是由初校样改版后新输出的二校样。这时,三校者应先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B项,计算机校对是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的一道工序;C项,对片是指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清样核对,对片工作可由校对人员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承担,它是经三校和通读以后的一道校对工序,并不是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

  • 第14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等。

    • A、通读初校样
    • B、进行计算机校对
    • C、对片
    • D、对原稿差错质疑
    • E、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正确答案:D,E

  • 第15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说法正确的有()等。

    •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 E、通读对保证书刊的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A,C,D,E

  • 第16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 B、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 C、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 D、对片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 E、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正确答案:A,C,E

  • 第17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错误的是()。

    • A、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 B、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 C、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 D、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多选题
    通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A

    通读前,校对人员应了解此前校样已经完成的校对、改版过程及校对质量

    B

    通读过程中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

    C

    通读时,要消灭校样上遗留的各种差错

    D

    校对人员发现是非差错,通过质疑的方式用色笔标注在校样上,待通读完成后交给编辑处理

    E

    承担校样通读工作的校对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校对工作经验


    正确答案: D,B
    解析:
    通读前,校对人员应了解此前校样已经完成的校对、改版过程及校对质量,了解原稿的内容组成、图表公式数量和特点、有无疑难内容或敏感内容等,做好通读准备工作。通读过程中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通读时,要消灭校样上遗留的各种差错,包括原稿差错、三审和编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排版改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校对过程中产生的差错等,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语法性和逻辑性差错,还要注意义稿内容的相互呼应和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书刊名、体例格式等的前后统一。校对人员发现是非差错,通过质疑的方式用铅笔标注在校样上,待通读完成后交给编辑处理。承担校样通读工作的校对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校对工作经验,熟悉所通读校样的专业内容。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校对工作中的通读,错误的是()。
    A

    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B

    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C

    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D

    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校对工作的基本知识。

  • 第20题:

    多选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
    A

    通读初校样

    B

    进行计算机校对

    C

    对片

    D

    对原稿差错质疑

    E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校样通读,说法正确的有(  )。
    A

    通读不使用折校法,而使用本校、他校、理校法

    B

    责任编辑应通读校样

    C

    初校人员应通读初校样

    D

    通读时发现错误,责任校对应直接改正

    E

    通读过程中,有时需核对原稿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04年真题]
    A

    一二校以校是非为重点

    B

    付印样通读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C

    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

    D

    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均应记录存档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辑核对后决定。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的情况,一般应记录存档,以便在质量检查时有据可查。A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二校三校都继续履行校异同校是非的职责。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4年真题]
    A

    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B

    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C

    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D

    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E

    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C项,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就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打出的三校样。
      D项,核红又称核对,是指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新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誊样又称过红
      E项,根据不同的校对操作模式,各出版单位在文字技术整理的安排上有所不同:有的将技术整理与三校(或终校)结合;有的将技术整理与通读结合;有的则在一、二校连校后进行第一次整理,三校后进行第二次整理,在付印前进行第三次整理。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B

    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C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D

    完成对片后还不能进入印制环节

    E

    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正确答案: E,C
    解析:
    B项,二校一般与初校使用同一份校样(即初校样),在初校完成后继续安排二校。这种流程安排称为“初、二连校”。有时,由于排版质量不高而导致校改动较大,在初校之后的初校样上继续进行二校已难以保证校对质量,可在初校后即改版并输出二校样进行二校。
      C项,责任校对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采用本校法时,校对人员在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的文字,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差错。
      D项,完成对片后就可以进入印制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