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死水》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红烛》里所表现的那种纯朴的爱国情思,在这里转化为对祖国现实的强烈不满、失望而引发的愤懑之情。诗人透过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原来理想中的种种美好,只不过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了。
《死水》是闻一多所提倡的诗歌“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诗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更多“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的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析《憩园》的思想蕴涵。


    正确答案: 描写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情形的小说《憩园》,以一个花园为中介,将姚、杨两个家庭的变迁联系起来进行叙述,一家的悲剧刚刚结束,另一家的悲剧又开始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接受朋友姚国栋的邀请去他家居住,姚国栋是一位富商,家中有一个非常美丽、幽静的花园,黎先生经常来花园散步,发现有一个小孩天天来花园摘走一朵花,从而引出了花园以前的主人杨梦痴,杨梦痴是一具封建家庭的败家子,父辈曾留给他很大的产业,但他整日吃喝嫖赌,无所事事,很快就把财户挥霍干净,被妻子敢出家门,沦为乞丐,最终由于盗窃死在了监狱里。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作者在对杨家历史的叙述过程中,融入了对花园现在主人姚先生一家的描写。姚国栋虽然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买了这么一个优雅而温馨的住处,但家庭生活却处处流露出一种感情的隔膜与淡漠,与妻子缺乏感情的交流通过对这两个家庭的描述,谴责了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摧残,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本质。

  • 第2题:

    简析闻一多《洗衣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洗衣歌》是作者有感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和阶级偏见而作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反抗民族压迫、等级观念的庄严誓书。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受人歧视、任人侮辱,诗人的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盼望自己的祖国强盛起来,我们的华侨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不用忍气吞声地过活,而要扬眉吐气地对世界上所有的人说“我们是中国人”!诗篇以情取胜,激越之情和义愤之气融合在一起,诗情和真理水乳交融,结构精巧,精心推敲,凝成动人的诗美。形式、格律工整,既有诗、骚以降的民族风骨,又融进外国诗歌和中国新诗的素质,是真正创作的新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前进的足迹。

  • 第3题:

    简析《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路翎的长篇《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富蒋家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抗日战争前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提出了青年知识分子道路的问题。这是巴金《家》、《春》、《秋》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及其子女道路问题的宏大作品,它的出版胡风称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写蒋家的崩溃,封建家长与守旧的大儿子的死,标志着一个封建家庭的结束。王熙凤式的大儿媳金素痕是作品写得极精彩的人物,她掀起的一场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加速了家庭的灭亡。下部以蒋家小儿子蒋纯祖为中心,展开知识分子道路的描写。蒋纯祖反叛旧家庭旧世界,信仰人民,参加党领导的演剧队,倾向马克思主义,又具有浓厚个性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他的事业和爱情遭到封建黑暗势力破坏后失去精神上的均衡,忧愤而病逝。他的悲剧,是知识分子未与人民群众结合的必然结局。蒋家二儿子蒋少祖,走的是从五四觉醒青年到国民党官僚的道路。
    《财主的儿女们》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
    ①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但主观色彩强烈,以内心冲突和情绪波折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为特色,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可以看到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的影响。
    ②背景开阔,规模、结构宏大。

  • 第4题:

    简析闻一多《发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发现》一诗写于他作《死水》的同一时期,同样表现诗人在国外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的景象所形成的强烈的冲突。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使诗人渴望祖国强盛的纯朴的爱国理想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诗作中,诗人紧紧抓住梦想与现实的对比,透过情感与理智的落差,来倾诉对祖国的一片赤热衷诚。全诗始终突出了抒情主体“我”的位置:“我”的“发现”,“我”的痛惜,“我”的赤诚。在“我”的一连串急迫的呼喊和追问之中,诗人的感情一泻千里,刚健有力。在艺术手法上,诗作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恐怖的“噩梦”来暗喻现实的黑暗,以紧迫的发问抒发内心的痛苦,情感像燃烧的人烈火,具有振撼人心的力量。诗篇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结束,把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

  • 第5题:

    简析闻一多作品《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象征手法。


    正确答案: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是他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短诗《死水》创作于1926年4月诗人从美国回国之后。
    《死水》通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象征。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色彩斑斓的意象,在美的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写尽了死水的腐朽、恶臭等丑的本质。又以“青蛙”的“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无耻嘴脸。正如鲁迅先生讥讽复古主义者的“国粹”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一样。
    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了这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结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丑恶现状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批判的绝望的悲愤之情,是一个爱国者心中深沉的爱火。

  • 第6题:

    问答题
    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死水》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红烛》里所表现的那种纯朴的爱国情思,在这里转化为对祖国现实的强烈不满、失望而引发的愤懑之情。诗人透过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原来理想中的种种美好,只不过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了。
    《死水》是闻一多所提倡的诗歌“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诗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析闻一多作品《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象征手法。

    正确答案: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是他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短诗《死水》创作于1926年4月诗人从美国回国之后。
    《死水》通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象征。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色彩斑斓的意象,在美的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写尽了死水的腐朽、恶臭等丑的本质。又以“青蛙”的“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无耻嘴脸。正如鲁迅先生讥讽复古主义者的“国粹”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一样。
    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了这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结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丑恶现状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批判的绝望的悲愤之情,是一个爱国者心中深沉的爱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思想:对腐败社会的绝望
    艺术:“三美”诗论的体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析闻一多《发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发现》一诗写于他作《死水》的同一时期,同样表现诗人在国外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的景象所形成的强烈的冲突。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使诗人渴望祖国强盛的纯朴的爱国理想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诗作中,诗人紧紧抓住梦想与现实的对比,透过情感与理智的落差,来倾诉对祖国的一片赤热衷诚。全诗始终突出了抒情主体“我”的位置:“我”的“发现”,“我”的痛惜,“我”的赤诚。在“我”的一连串急迫的呼喊和追问之中,诗人的感情一泻千里,刚健有力。在艺术手法上,诗作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恐怖的“噩梦”来暗喻现实的黑暗,以紧迫的发问抒发内心的痛苦,情感像燃烧的人烈火,具有振撼人心的力量。诗篇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结束,把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析巴金散文名篇《爱尔克的灯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作者以真挚、委婉的笔触,通过回忆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这个小圈子里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提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性上彻底否定了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庆幸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表达了对光明之路的不懈追求。
    在艺术上,文章首尾呼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将爱与恨同对旧女子不幸命运的哀叹与手足新情的追念结合在一起,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与对光明世界的追求相辅相成,凝聚着浓重的抒情色彩。文章语言平易流畅,不事雕琢,似向老友娓娓倾诉回乡感受,一任内心回荡的激情汩汩地流淌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原计划写四卷,未完成)在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①作品嘲讽批判了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惊扰百姓,使百姓恐惧不安,预示湘西苗民与国民党之间将发生激烈冲突。
    ②作品以主要笔墨写国民党保安队长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调戏民女等等罪恶。
    ③作品也写了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保安队长敲诈未能得逞,年轻人有了武装反抗的思想准备。
    《长河》在艺术上和《边城》不同之处是:《边城》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讴歌我们民族“伟大处”,《长河》则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写民族“伟大处”,而主要是写我们民族的“堕落处”,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品格。但《长河)在艺术上有和《边城》一致处,写人性美和风俗美。就人性美而言,桔园主人滕长顾及其女儿天天身上,有《边城》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影子。天天和翠翠一样:天真、单纯、活泼、乖巧,但天天身上有鲜明的时代感:自由、开朗、敏捷、机警,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长河》是{边城}的审美超越,可惜只有头,未能完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析闻一多《洗衣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洗衣歌》是作者有感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和阶级偏见而作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反抗民族压迫、等级观念的庄严誓书。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受人歧视、任人侮辱,诗人的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盼望自己的祖国强盛起来,我们的华侨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不用忍气吞声地过活,而要扬眉吐气地对世界上所有的人说“我们是中国人”!诗篇以情取胜,激越之情和义愤之气融合在一起,诗情和真理水乳交融,结构精巧,精心推敲,凝成动人的诗美。形式、格律工整,既有诗、骚以降的民族风骨,又融进外国诗歌和中国新诗的素质,是真正创作的新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前进的足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作为直接抒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惆、落寞的情情,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看似飘逸、洒脱的姿态下,却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浓浓。在这种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着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这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看不出时代的影子,听不到人民的呼声,自然有它的局限,但是它也同样是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的憧憬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情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 第14题: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原计划写四卷,未完成)在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①作品嘲讽批判了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惊扰百姓,使百姓恐惧不安,预示湘西苗民与国民党之间将发生激烈冲突。
    ②作品以主要笔墨写国民党保安队长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调戏民女等等罪恶。
    ③作品也写了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保安队长敲诈未能得逞,年轻人有了武装反抗的思想准备。
    《长河》在艺术上和《边城》不同之处是:《边城》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讴歌我们民族“伟大处”,《长河》则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写民族“伟大处”,而主要是写我们民族的“堕落处”,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品格。但《长河)在艺术上有和《边城》一致处,写人性美和风俗美。就人性美而言,桔园主人滕长顾及其女儿天天身上,有《边城》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影子。天天和翠翠一样:天真、单纯、活泼、乖巧,但天天身上有鲜明的时代感:自由、开朗、敏捷、机警,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长河》是{边城}的审美超越,可惜只有头,未能完卷。

  • 第15题:

    简析《啼笑姻缘》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张恨水是通俗小说家,一生作品甚多,中长篇达一百多部。《啼笑姻缘》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这表现在:
    ①对封建军阀刘将军之流罪恶的揭露,他依靠权势、暴力霸占民女沈凤喜,毁了沈凤喜;
    ②平民(原江湖中人)关寿峰、关秀姑为民除害刺杀刘将军,表达了对封建军阀的反抗。
    ③樊家树和沈凤喜相爱,他们一个是有门第、有势力的富家子弟,大学生;一个是唱大鼓的卖艺女子,而且后来沈凤喜被军阀霸占而樊家树爱心不变,这具有反封建“门第”、“贞节”观念的意义,是一种很进步的恋爱婚姻观。当然,关氏父女除暴安良的侠义之举,是带有市民意识的,虽大快人心,但旧世界不会变好,有其思想局限性。《啼笑姻缘》所以红极一时,除思想上投合市民外,艺术上主要在于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丰富、曲折多变,人物命运和爱情结局始终紧扣人心。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爱情关系复杂而饶有兴味,作者设计沈凤喜和何丽娜面貌相似而产生一系列误会,在“巧”字上做文章,使情节生色不少。此外,将言情小说和武侠传奇融合,传统章回小说和外国小说技法融合,亦新亦旧,扩大了读者面。

  • 第16题:

    简析长篇小说《腐蚀》的思想、主人公性格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茅盾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小说《腐蚀》是一部暴露和抨击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小说。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是国民党特务,小说赋予她以复杂的性格,一方面,她对革命者进行跟踪、盯梢,在紧要关头为保护自己向上级特务供出革命者;另一方面她还保留一些人性,看不惯特务内部的卑鄙无耻行径,内心陷于矛盾痛苦之中。在以前的爱人革命者小昭遇害后,她帮助另一失足成为特务的女知青逃离,走上自新之路。小说以女特务赵惠明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的种种罪恶:对革命者的监视、秘密逮捕和杀害;利用权力非法大发国难财;蒋汪特务勾结进行卖国投降阴谋活动;参与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勾当等等。在艺术上,以日记体形式细致地表现赵惠明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具有心理现实主义的特色。

  • 第17题:

    简析《发现》与《死水》艺术手法的比较。


    正确答案:《死水》和《发现》相同点都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越之情,皆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不同点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
    一、《死水》通篇用象征手法,《发现》则采用比喻和征询的写法,以挂在悬崖上的恐怖的“噩梦”来比喻黑暗的现实。《死水》以象征手法突现旧中国的污秽、腐朽和丑恶。《发现》则以比喻和征询手法强调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时的主观感受。
    二、《死水》以“死水”意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铺排,在客观、形象、看似冷静的描绘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发现》以“发现”为抒情线索展开题旨,在希望和现实、“心爱”和“噩梦”的鲜明对照中,突现感情的爆发力量。

  • 第18题:

    问答题
    简析冯至《十四行集•鼠曲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这是冯至1942年出版的《十四行集》的第四首。诗人惜鼠曲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探求人生的真谛。鼠曲草对平风凡的生活状态静默自足。对人世则追名逐牙而发生的“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默默否定,从诗作对鼠曲草这种“高贵洁白”的品质的的礼赞中。人们不难领悟出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对于高洁的人格的追求;对于平实、认真。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在诗人看来,伟大就在于平凡之中,只要心灵高尚,执著于自己的追求,即使像小草那样渺小,那样默默无闻,亦自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范式,自有高风亮节长留人间,并能在死生交替中走向不朽。
    通过心与物的感发过程,将本属抽象的思绪与具体的鼠曲草契合,令思绪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物象,是此诗的基本手法。作为一首哲理抒情诗,它因而避免了抽象的理性宣示而具有了生动活泼的形象与较强的抒情性。此外,冯至的这首诗采用十四行形式,自然谱炼;韵脚音节,和谐确切;风格清新,言近旨远。以《鼠曲草》为代表的冯至的《十四行集》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的成熟,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丰富了新诗形式,对未来诗体的移植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析郭沫若《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天上的市街》是一曲恬静秀美的憧憬之歌。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狂涛已渐趋平静,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发生分化。郭沫若自日本回国后,目睹了这种种情形,便滋生了忧伤和苦闷的情绪。但当他进一步审视现实、思虑祖国前途的时候,又不时地激起追求理想和批判现实的激情。《天上的市街》就是诗人当时这种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这首诗的重点是写“天街”的美好,如“天街”物质的极大丰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诗人忘掉了现实的悲哀而寄意于太空的欣喜,诗人是要以天街的美丽。富有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贫穷和人民的遭受压迫剥削。全诗虽只有十六句,诗人却连用了五个“定然”、“定能”这样的肯定性副词来写“大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理想的确信和追求光明的执著。
    《天上的市街》已经没有郭沫若以前诗作那种汹涌澎湃的力量了,现实生活的纷扰使他希求心理的平静和生活的恬淡,在人世的思想中渐渐表现出出世的愿望,在动的精神中开始感到一种求静的要求。虽然诗人仍然想追回青春时的热情和理想,但他内心的情绪却不能够承担起表现它们的艺术形式,节奏和旋律过于平滑,已经无法再回到《女神》诗篇的境界中去。《天上的市街》在艺术上已经不再具有激昂的情调。澎湃的热情,而是清新、和谐、意境优美的诗篇。诗人把繁星满大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美丽的天上街市,并改造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走。而“天上的市街”已不是要以自我力量获得的新世界,它是外在于诗人自我的另一个理想世界,在诗人对“天上的市街”的赞美中,已经隐隐含有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淡淡的悲哀情绪,郭沫若诗歌的力的美已经转向静的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析《发现》与《死水》艺术手法的比较。

    正确答案: 《死水》和《发现》相同点都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越之情,皆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不同点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
    一、《死水》通篇用象征手法,《发现》则采用比喻和征询的写法,以挂在悬崖上的恐怖的“噩梦”来比喻黑暗的现实。《死水》以象征手法突现旧中国的污秽、腐朽和丑恶。《发现》则以比喻和征询手法强调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时的主观感受。
    二、《死水》以“死水”意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铺排,在客观、形象、看似冷静的描绘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发现》以“发现”为抒情线索展开题旨,在希望和现实、“心爱”和“噩梦”的鲜明对照中,突现感情的爆发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析《憩园》的思想蕴涵。

    正确答案: 描写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情形的小说《憩园》,以一个花园为中介,将姚、杨两个家庭的变迁联系起来进行叙述,一家的悲剧刚刚结束,另一家的悲剧又开始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接受朋友姚国栋的邀请去他家居住,姚国栋是一位富商,家中有一个非常美丽、幽静的花园,黎先生经常来花园散步,发现有一个小孩天天来花园摘走一朵花,从而引出了花园以前的主人杨梦痴,杨梦痴是一具封建家庭的败家子,父辈曾留给他很大的产业,但他整日吃喝嫖赌,无所事事,很快就把财户挥霍干净,被妻子敢出家门,沦为乞丐,最终由于盗窃死在了监狱里。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作者在对杨家历史的叙述过程中,融入了对花园现在主人姚先生一家的描写。姚国栋虽然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买了这么一个优雅而温馨的住处,但家庭生活却处处流露出一种感情的隔膜与淡漠,与妻子缺乏感情的交流通过对这两个家庭的描述,谴责了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摧残,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本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作为直接抒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惆、落寞的情情,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看似飘逸、洒脱的姿态下,却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浓浓。在这种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着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这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看不出时代的影子,听不到人民的呼声,自然有它的局限,但是它也同样是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的憧憬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情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析《漳河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1.《漳河水》是描写解放区的妇女争取自身解放题材的长诗,发表于1949年3月《太行文艺》复刊第二期,它通过婚姻、家庭以及生产劳动等日常生活的描写来表现她们对自身命运命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2.主人公荷荷、苓苓和紫金英三位农村妇女,封建包办婚姻下,三个人的心事都走了样。《漳河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说明妇女要摆脱封建主义旧思想旧习俗的因袭和负担,必须唤起妇女自己的自觉,包括对自己思想缺点的改造,才有可能实现。
    3.说明了人民政权的建立,是为妇女解放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谋求真正解放的必由之路。
    4.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民谣的形式,大量吸收群众口语入诗外,音乐节奏感特强,运用漳河地区流行的民歌小曲,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更增加了作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