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四念处时,从点线面空去如何体会?

题目

实修四念处时,从点线面空去如何体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实修四念处分五个层次,从点线面空上是按以下顺序去体会的。
第一是“点”,内身、内受。很清楚看到你的动作、经行、举止、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一切都保持清醒明觉,还有六根的出与入,身口意的展现,都属于身受方面的觉察。主要是在动中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时刻观察自己在做什么?身体动作与觉受怎样?这就是修身受念处的重点内容。
第二是“线”。内心、内法。清除觉察内心有贪,无贪?有瞋、无瞋?有痴、无痴?有没有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如果有是那一盖?这时心所产生的法相。有没有精进的走在七觉知上?也属于法相。法相有好也有坏,但是看你能否如实的觉察到?这是心法念处观察自己内心活动如何?
第三是“面”。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这是外面的身、受、心、法观察的过程与阶段。知己才能知彼,只有你真正能够清楚知道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自己身口意的展现,有没有我慢,才能如实看到别人有没有我慢?如能将身比身,将心比心知道自己身受心法的展现,功夫好的就有他心通。知己(内)才可以知外(他人)。这是在先自知有无贪瞋痴慢,内心是否安详、柔和?才能知道他人的内心活动状态。
第四是“空”。内外身、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一开始慢动作要分开,先回来认真了解自己,然后将心比心去了解众生,这时还有自己跟众生的区别,再来逐渐的把自己与众生一起来看,一起来比较,很多时候众生所呈现出来的贪瞋痴慢,是给你提供了一面让你反观自己时所用的镜子,让你通过他人心里展现出来这些,来照见你自己内心状态是怎么样?有无三毒?有无五盖?最后是慢慢来到无内无外,真正身见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证初果破身见,还只是粗浅的而已,微细的身见还是存在,只有证到四果时,你的身见才会彻底破除。这是将他人与自己的身心活动一起去体会。
第五是“无内无外”。从无内无外,在扩大到虚空。一开始还有内有外,在不熟练的时候,还会有内与外的区分,只有慢慢来到后面的时候,才会达到无内无外,才会真正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与虚空法界溶为一体,这是从有为、有修、有证,进入无为、无修、无证的体会过程。这是把那个深层的“自我”与我相完全放掉,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跟法界完全溶为一体的过程。
更多“实修四念处时,从点线面空去如何体会?”相关问题
  • 第1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 第2题:

    试述在禅坐修习中,怎么把觉性从点线面空去扩大?


    正确答案: 开发觉性是有方法的。首先可以透过一些方便法让我们的明觉,觉性逐渐开发出来。
    第一点就是从鼻头、人中开始。我们一般人的心是心猿意马,难以稳定下来的,所以要用方便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开发觉性从点开始。
    然后再把我们的明觉从鼻头,人中这里扩大到腹部丹田。这样丹田的明觉范围,就比原来在鼻头、人中这个点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我们在修习禅定时,可以把觉性,注意力从鼻头,沿着喉咙、胸腔、腹部,来到丹田这一条线下来,对空气的进与出都会有清楚的觉察,让注意力从集中一点延伸到线。
    再进一步来到第三阶段,把丹田范围扩大到全身,让全身好像丹田一样,把明觉的范围扩大到全身,然而你如果没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渐渐开发明觉的话,那你很不容易真正去觉察到你的全身。这是从小腹丹田变成全身是个丹田,把你的觉知范围扩大到全身。第四我们又把觉知范围与觉察力扩大到虚空。本来第三阶段的觉察力是在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来到第四阶段是把觉察力扩大到整个虚空法界。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明觉逐渐的放大呢?一般人常常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用自我意识在运作,我们带给别人的痛苦或伤害,自己觉察不到。当我们有明觉心开发之后,我们的觉察范围扩大之后,这时你就渐渐能够将心比心,就渐渐能够体会到众生的心。
    那么怎么知道我伤害到他人没有?你可以从他人的表情、感受、眼神中去觉察到。如果你感受不到,你明觉的心没有扩大的话,你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你没办法溶入对方的心,就不能够来到将心比心,就会变成你虽然很爱你的爱人,但是她会被你爱的很痛苦,你很爱你的小孩,你的小孩也是被你爱的很痛苦,很不自在。因为你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心。
    那你怎么才能了解他们的心呢?就是要将明觉的范围扩大、扩大,当你真的来到将心比心,这时候你会用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我不希望别人带给我痛苦,我也勉励自己不要带给他人痛苦,到最后会来到:原来所有的众生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你就可以体会到法身遍一切,就自然会以爱己之心去爱护一切众生。

  • 第3题:

    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深入体会四圣谛呢?


    正确答案: 先要见到苦谛,从你所受的苦,所吃的苦里,去见到苦谛。尤其是从现在所受的苦里去深入体会苦谛。从所受的苦里去检查原因,不回避苦,也不逃避苦,不要白吃那些苦。当你真能见到苦谛,再进一步去探讨苦的原因,就是集谛,找出苦的原因在哪里?再来进一步探讨这些苦有没有止息的可能?消失的可能?那些走过来的人跟我们说,这些苦是可以消失的,告诉我们有一个灭谛的境界,这就是苦的止息。我们要达到解脱,苦止息的世界,必须要怎么样呢?必须要走在八正道上,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去修,这样就逐步断结,从而迈向究竟解脱。

  • 第4题:

    如何体会“空”对我们的生命重要?


    正确答案: 你可以一天不喝水,你可以三分钟不呼吸,高空弹跳的几秒钟,我是降落伞从高空降下来,几秒钟没有踏到大地,你还不会死,但是你一秒钟,或是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没有“空”,你都不可以存活。从这里去体会“空”对我生命的重要,虽然你平时,往往忽略了空,忽略了空的存在,然而当你了知这一切,你会体会到“空”的浩大,“空”的玄妙,才真正体会到“空”对我们生命是何其重要!当你体会得越深,就越懂得感恩!

  • 第5题:

    什么是四念处?


    正确答案: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第6题:

    对四圣谛实修有次第吗?


    正确答案: 先对苦谛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悟,否则修行便会是世间法。其次是找出苦的因,就是集谛。

  • 第7题:

    问答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去体会空贯穿一切的含义呢?

    正确答案: 空涵溶一切,贯穿一切,如果没有空,现象界的一切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空的支撑,物质也就不可能存在。比如,气球里面必须吹进空气它才会膨胀起来,如果没有空的话,它就会泄掉。再比如这栋大厦,我们用一个很厚的密封的罩子把它罩住,用很强的吸力把里面的空气都抽出来,这栋大厦能不跨下来吗?一定会跨的。那么一栋大厦的存在,除了外面种种硬件建筑设备都具足,还必须有空的贯穿与包含,空一定要贯穿到里面来,这栋大厦才会存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如果没有空贯穿进去的话,你不会活着。大家去体会,现象界的一切不止空包溶你,它还贯穿到你的里面,在此包溶跟贯穿还有不同的含义呢。很多人有游泳的体验,当我们跳下水去游泳,人泡在水中,这时候是水包溶我们,如果我把杯子里的水喝进体内去,这个水它就贯穿到我们的身体里面,我们现在有空包容我们这个身体,但它不只在我们身外,空同时又贯穿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部分。所以佛教讲的空是非常奥妙的。绝不是一般人所想的什么都空掉、断灭空、顽空这些,空它是宇宙中最奥妙的存在,空里有能量,空里能生妙有,空能起妙用,空是甚深极甚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四念处一开始修习时应如何做?

    正确答案: 一开始还是要把你的觉察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去看外身,不要去看别人。在禅修时,就好像自己在独处,这样才能真正的专心,在当下你的身、受念处上下功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在禅坐修习中,怎么把觉性从点线面空去扩大?

    正确答案: 开发觉性是有方法的。首先可以透过一些方便法让我们的明觉,觉性逐渐开发出来。
    第一点就是从鼻头、人中开始。我们一般人的心是心猿意马,难以稳定下来的,所以要用方便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开发觉性从点开始。
    然后再把我们的明觉从鼻头,人中这里扩大到腹部丹田。这样丹田的明觉范围,就比原来在鼻头、人中这个点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我们在修习禅定时,可以把觉性,注意力从鼻头,沿着喉咙、胸腔、腹部,来到丹田这一条线下来,对空气的进与出都会有清楚的觉察,让注意力从集中一点延伸到线。
    再进一步来到第三阶段,把丹田范围扩大到全身,让全身好像丹田一样,把明觉的范围扩大到全身,然而你如果没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渐渐开发明觉的话,那你很不容易真正去觉察到你的全身。这是从小腹丹田变成全身是个丹田,把你的觉知范围扩大到全身。第四我们又把觉知范围与觉察力扩大到虚空。本来第三阶段的觉察力是在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来到第四阶段是把觉察力扩大到整个虚空法界。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明觉逐渐的放大呢?一般人常常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用自我意识在运作,我们带给别人的痛苦或伤害,自己觉察不到。当我们有明觉心开发之后,我们的觉察范围扩大之后,这时你就渐渐能够将心比心,就渐渐能够体会到众生的心。
    那么怎么知道我伤害到他人没有?你可以从他人的表情、感受、眼神中去觉察到。如果你感受不到,你明觉的心没有扩大的话,你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你没办法溶入对方的心,就不能够来到将心比心,就会变成你虽然很爱你的爱人,但是她会被你爱的很痛苦,你很爱你的小孩,你的小孩也是被你爱的很痛苦,很不自在。因为你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心。
    那你怎么才能了解他们的心呢?就是要将明觉的范围扩大、扩大,当你真的来到将心比心,这时候你会用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我不希望别人带给我痛苦,我也勉励自己不要带给他人痛苦,到最后会来到:原来所有的众生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你就可以体会到法身遍一切,就自然会以爱己之心去爱护一切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体会“空”对我们的生命重要?

    正确答案: 你可以一天不喝水,你可以三分钟不呼吸,高空弹跳的几秒钟,我是降落伞从高空降下来,几秒钟没有踏到大地,你还不会死,但是你一秒钟,或是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没有“空”,你都不可以存活。从这里去体会“空”对我生命的重要,虽然你平时,往往忽略了空,忽略了空的存在,然而当你了知这一切,你会体会到“空”的浩大,“空”的玄妙,才真正体会到“空”对我们生命是何其重要!当你体会得越深,就越懂得感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出入息念与四念处是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要修好四念处,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换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处就能应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 第14题:

    四念处修行分几个层次?


    正确答案: 1.观察内身、内受。
    2.观察内心、内法。
    3.观察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4.观察内外身、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
    5.到达无内、无外。

  • 第15题:

    出入息念与四念处是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要修好四念处,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换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处就能应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离。

  • 第16题:

    四念处一开始修习时应如何做?


    正确答案: 一开始还是要把你的觉察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去看外身,不要去看别人。在禅修时,就好像自己在独处,这样才能真正的专心,在当下你的身、受念处上下功夫。

  • 第17题:

    修四念处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修四念处,培养正知明觉是手段,目的是透过正知明觉,去深观内心所打的种种结。修行境界无论多高,如果没有看到十个结,没有断除,都是世间法。

  • 第18题:

    如何体会“无来无去”的意思呢?


    正确答案: 当你全然的放开,与法界全然的溶为一体,你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的,当下我是什么样的一个形状,我就会全然扮演当下的角色,你能全然的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就是体会到“无来无去”。我不必非到哪里才叫解脱啊!当下就自在!因为他看到整个法界,整个大千世界的实相及缘起甚深。于是心与空相应,当下现起的是什么样的波浪,我随顺缘起,随顺因缘,当他了解法界人生的整个实相之后,他就是返璞归真,就是安心自在啊!

  • 第19题:

    问答题
    实修四念处时,从点线面空去如何体会?

    正确答案: 实修四念处分五个层次,从点线面空上是按以下顺序去体会的。
    第一是“点”,内身、内受。很清楚看到你的动作、经行、举止、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一切都保持清醒明觉,还有六根的出与入,身口意的展现,都属于身受方面的觉察。主要是在动中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时刻观察自己在做什么?身体动作与觉受怎样?这就是修身受念处的重点内容。
    第二是“线”。内心、内法。清除觉察内心有贪,无贪?有瞋、无瞋?有痴、无痴?有没有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如果有是那一盖?这时心所产生的法相。有没有精进的走在七觉知上?也属于法相。法相有好也有坏,但是看你能否如实的觉察到?这是心法念处观察自己内心活动如何?
    第三是“面”。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这是外面的身、受、心、法观察的过程与阶段。知己才能知彼,只有你真正能够清楚知道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自己身口意的展现,有没有我慢,才能如实看到别人有没有我慢?如能将身比身,将心比心知道自己身受心法的展现,功夫好的就有他心通。知己(内)才可以知外(他人)。这是在先自知有无贪瞋痴慢,内心是否安详、柔和?才能知道他人的内心活动状态。
    第四是“空”。内外身、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一开始慢动作要分开,先回来认真了解自己,然后将心比心去了解众生,这时还有自己跟众生的区别,再来逐渐的把自己与众生一起来看,一起来比较,很多时候众生所呈现出来的贪瞋痴慢,是给你提供了一面让你反观自己时所用的镜子,让你通过他人心里展现出来这些,来照见你自己内心状态是怎么样?有无三毒?有无五盖?最后是慢慢来到无内无外,真正身见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证初果破身见,还只是粗浅的而已,微细的身见还是存在,只有证到四果时,你的身见才会彻底破除。这是将他人与自己的身心活动一起去体会。
    第五是“无内无外”。从无内无外,在扩大到虚空。一开始还有内有外,在不熟练的时候,还会有内与外的区分,只有慢慢来到后面的时候,才会达到无内无外,才会真正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与虚空法界溶为一体,这是从有为、有修、有证,进入无为、无修、无证的体会过程。这是把那个深层的“自我”与我相完全放掉,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跟法界完全溶为一体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落实实修实证?

    正确答案: 法义闻思基础一定要有。不要像赶鸭子、赶进度的心在听闻,这样会错过很多的重点。要以宁静的心来听,心要放空、柔软。当听到哪方面可以落实,马上就去做,随时在历缘对境中反观。看到自己的贪、瞋、痴、我慢,进一步就去找出它的原因,不要逃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体会“无来无去”的意思呢?

    正确答案: 当你全然的放开,与法界全然的溶为一体,你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的,当下我是什么样的一个形状,我就会全然扮演当下的角色,你能全然的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就是体会到“无来无去”。我不必非到哪里才叫解脱啊!当下就自在!因为他看到整个法界,整个大千世界的实相及缘起甚深。于是心与空相应,当下现起的是什么样的波浪,我随顺缘起,随顺因缘,当他了解法界人生的整个实相之后,他就是返璞归真,就是安心自在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深入体会四圣谛呢?

    正确答案: 先要见到苦谛,从你所受的苦,所吃的苦里,去见到苦谛。尤其是从现在所受的苦里去深入体会苦谛。从所受的苦里去检查原因,不回避苦,也不逃避苦,不要白吃那些苦。当你真能见到苦谛,再进一步去探讨苦的原因,就是集谛,找出苦的原因在哪里?再来进一步探讨这些苦有没有止息的可能?消失的可能?那些走过来的人跟我们说,这些苦是可以消失的,告诉我们有一个灭谛的境界,这就是苦的止息。我们要达到解脱,苦止息的世界,必须要怎么样呢?必须要走在八正道上,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去修,这样就逐步断结,从而迈向究竟解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