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等。”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二校以校是非为重点
    B.付印样通读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C.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
    D.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均应记录存档

    答案:A
    解析:
    A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二校和三校都继续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 第2题:

    关于“书刊校对业努”中的“校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校对工作的依据是作者的原稿
    B.校对的职责是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
    C.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
    D.“校对”一词,也指从事编校工作的专业人员

    答案:C
    解析:
    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这一概念包含着两层意思:①校对工作的依据是经过三审和编辑加工整理的原稿;②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注意原稿本身可能存在的差错并提请编辑处理。

  • 第3题:

    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等。

    • A、操作过程无纸化
    • B、"校异同"上升为主要功能
    • C、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 D、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 E、编校合一

    正确答案:A,C,D

  • 第4题:

    在校对过程中发现原稿有错误,校对人员可以自行改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校对的主要职责之一是()。

    • A、依据校样核对原稿
    • B、纠正作者理论性错误
    • C、尽可能发现原稿中的疏漏、差错等问题
    • D、检查校对符号标识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等。

    • A、通读初校样
    • B、进行计算机校对
    • C、对片
    • D、对原稿差错质疑
    • E、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正确答案:D,E

  • 第7题:

    电子原稿的校对具有()的特点。

    • A、校异同的功能消失
    • B、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
    • C、文字技术整理难度降低
    • D、校次减少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校对由电子原稿直接发排形成的校样,方式不当的是(  )。[2016年真题]
    A

    校对员初校即进行通读

    B

    校对员只使用校对软件进行校对

    C

    校对员把电子原稿打印出纸质件,再据之校对

    D

    不使用校对软件而完全由人工校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为了充分保证书刊成品的质量,也为了方便校对人员顺利工作,编辑在用原稿电子文件发稿的同时,有必要再打印一份保存了该电子文件原貌的纸质原稿供校对人员使用。如果校对过程中不将校样对照原稿进行校对,纯粹无纸化,排版过程中操作失误造成的差错将较难发现,因此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由于编排过程相对快捷,电子文件直接发排方式多为报刊出版单位采用。

  • 第9题:

    多选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
    A

    通读初校样

    B

    进行计算机校对

    C

    对片

    D

    对原稿差错质疑

    E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校对软件的应用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校对软件还存在一定局限,计算机校对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校对

    B

    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由编辑在加工整理时使用校对软件,先对原稿电子文件进行一次检查,然后再作人工加工

    C

    对质量高、错误少的稿件,可以依赖校对软件进行校对,取消人工校对

    D

    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对原稿进行通读、分析,并对可能的差错进行标记

    E

    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可以减少核红、誊样等多个环节,提高校对效率


    正确答案: A,B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校对,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

    校对工作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

    B

    校对人员要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

    C

    校对发现原稿有错误时应即时予以改正

    D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校对工作是文字性、知识性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C项,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辑核对后决定

  • 第12题:

    多选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2012年中级真题]
    A

    通读初校样

    B

    进行计算机校对

    C

    对片

    D

    对原稿差错质疑

    E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项,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B项,计算机校对是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的一道工序;C项,对片是指在采用传统胶印制版、印刷工艺条件下,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样或付印清样核对,它是经三校和通读以后的一道校对工序,并不是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

  • 第13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 )等。

    A.通读初校样
    B.进行计算机校对
    C.对片
    D.对原稿差错质疑
    E.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答案:D,E
    解析:
    A项,三校者面对的校样一般是由初校样改版后新输出的二校样。这时,三校者应先根据初校样进行核红,然后依据原稿对二校样进行校对;B项,计算机校对是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的一道工序;C项,对片是指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清样核对,对片工作可由校对人员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承担,它是经三校和通读以后的一道校对工序,并不是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

  • 第14题:

    书刊校对的依据是()。

    • A、达到“齐、清、定”标准的原稿
    • B、作者提交的原稿打印件
    • C、装帧设计稿
    • D、实物原稿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把原稿放在校样边上,先看原稿再看校样的校对操作方式是()。

    • A、点校
    • B、连校
    • C、读校
    • D、分校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

    • A、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 B、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 C、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 D、负责校正原稿中的文字错误
    • E、解决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在校样上对原稿的质疑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电子原稿转换排版的方式不包括()。

    • A、纸质原稿随附电子文件发排
    • B、电子文件先行转换格式
    • C、电子文件直接发排
    • D、纸质原稿转换发排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校对,说法错误的是(  )
    A

    校对工作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

    B

    校对人员要发现、订正校样的差错

    C

    校对发现原稿有错误时应即时予以改正

    D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  )等。、
    A

    操作过程无纸化

    B

    “校异同”上升为主要功能

    C

    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D

    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E

    编校合一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无纸化校对模式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过程无纸化;②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③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④技术整理难度增加。现在许多报社采用这种无纸化操作方式,而书刊出版单位较少采用。打印出纸质的原稿和校样仍然是书刊出版单位的通行做法。

  • 第21题:

    单选题
    书刊校对的依据是(  )。
    A

    达到“齐、清、定”标准的原稿

    B

    作者提交的原稿打印件

    C

    装帧设计稿

    D

    实物原稿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电子原稿转换排版的方式不包括()。
    A

    纸质原稿随附电子文件发排

    B

    电子文件先行转换格式

    C

    电子文件直接发排

    D

    纸质原稿转换发排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04年真题]
    A

    一二校以校是非为重点

    B

    付印样通读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C

    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

    D

    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均应记录存档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校对人员无权修改原稿,校对人员对于校样中虽与原稿相符,但很可能是原稿本身有错的地方,应该根据校是非的要求向编辑质疑,至于是否修改和怎样修改,则由编辑核对后决定。校对质疑及编辑排疑的情况,一般应记录存档,以便在质量检查时有据可查。A项,初校的主要任务是校异同,达到本工序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兼顾校是非二校三校都继续履行校异同校是非的职责。

  • 第24题:

    多选题
    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电子原稿校对的特点有()等。
    A

    操作过程无纸化

    B

    校异同上升为主要功能

    C

    通读成为主要手段

    D

    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E

    编校合一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