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 D.《九国公约》的签订

题目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
D.《九国公约》的签订

相似考题
更多“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

    • A、强租胶州湾
    • 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 C、强行占领山东省
    • D、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

    • A、1915年
    • B、1916年
    • C、1919年
    • D、1921年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 第4题: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5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请你指出司马迁认为项羽陷于败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 第7题:

    翻译:(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正确答案:所以,人的命运决定于天,国家的命运决定于礼。君临百姓者,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为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贪求私利、多行诈骗就危险;玩弄权术阴谋、多行诈骗、阴险难测,就要灭亡了。

  • 第8题:

    问答题
    翻译:(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正确答案: 所以,人的命运决定于天,国家的命运决定于礼。君临百姓者,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为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贪求私利、多行诈骗就危险;玩弄权术阴谋、多行诈骗、阴险难测,就要灭亡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归纳法;引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
    A

    国将亡,必多制

    B

    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C

    贵贱元序,何以为国

    D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
    A

    山东省

    B

    函谷关以东

    C

    太行山以东

    D

    中原地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国民大革命

    D

    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墨子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治理国家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迫及时的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

  • 第14题:

    班固对王莽时代的经济政策的评价是()。

    • A、尚可
    • B、其次也
    • C、亡次矣
    • D、最佳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 B、中国共产党成立
    • C、国民大革命
    • D、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孔子反对晋国公布成文法,认为“晋其亡乎!失其()矣。


    正确答案:

  • 第19题:

    单选题
    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9年

    D

    1921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该材料反映了()。
    A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请你指出司马迁认为项羽陷于败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墨子说:“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这句话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治理国家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迫及时的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翻译下列文段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 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