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学生搞恶作剧老师给了他两巴掌你怎么看?”相关问题
  • 第1题:

    老师觉得对学生要用关爱,另一个老师主张用严厉对学生,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认为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无论是师德还是社会德都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第二,严要求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约束和发展条件。学生是未成年人,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教师作为专业人,应该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与安求,有助于学生键康发展;
    第三,教师对学生应该做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缺一不可。
    总之,教师应该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信,严而有恒。

  • 第2题:

    学生经常做错题,老师说是学生的问题,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认为学生做错题是属于正常的现象,
    第一,老师应该要有耐心,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对学生有信心。
    第二,老师应该反省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先从自身出发。是否自己的教学思路,方式方法有问题。
    第三,教师应该与学生经常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作为教师要学会自我反省,帮助学生,而不是将问题一味的推卸给学生。

  • 第3题:

    有的老师说应该对学生严厉,有的老师说应该对学生仁慈,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我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仁慈。
    第一,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这是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严厉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距离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仁慈之心就是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因此,以仁慈之心对待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 第4题:

    李老师说这届学生没有上届的学生好,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对于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对于题干中李老师说这届学生没有上届学生好,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从教师角度出发,李老师认为这届学生不如上届学生,可能是对于学生的成绩或者其他方面而言,或者对学生要求过高,觉得相对来说没有之前的学生优秀;但是李老师也应该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不足,李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长善救失,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学生的不足。
    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对于李老师的这种看法,学生也不应该自暴自弃,也应该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原因,并且积极改正,并且和李老师多多沟通,在尊重老师的基础上和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在李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进步。
    总之,李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相信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 第5题:

    有老师喜欢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有的老师却喜欢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极为不妥,是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的表现,与国家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
    一方面,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老师在班上以好学生为例来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这种行为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会令学生十分不满,进而疏远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教师在对待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时,如果一味批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变得自卑,产生厌学情绪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还需要通过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师德的监督和管理,并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通过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

  • 第6题:

    有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我认为此观点可以作为激励教师的名言,但却并不是判断教师合格与否的准则。因为学生的成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之外如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成绩、素质等具有差异性,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尖子生,有些学生会因为智力、家庭教育、学习动机缺乏等因素而成为学困生,中国的考试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原则,也不可能让所有考生都通过,教师只能把将所有的学生培养合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能把能否将所有学生培养合格作为评判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
    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不把成绩作为考查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缺点,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让学生在沐浴赏识教育的春风下,不断进步。
    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否虽然和教师有密切关系,但并非绝对关系,哲学上说,事物的发展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教师这个外因对学生无论施加多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这个内因不发挥任何作用,不作任何改变,那么学生将不会有进步。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要一切为了学生。

  • 第7题:

    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学生违纪固然不对,理应受到处罚,但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实为一种不妥的处罚方式,甚至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老师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这种想当然的处罚方式,反映出的是老师个人素质的欠缺,而“罚款是为了学生好”更是违背教育宗旨、职业道德和法律原则的荒唐解释。
    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还会伤害学生心灵。对于违纪学生,老师应当先找其谈话,让他们学习纪律制度,再让这些学生拟定出遵守纪律的计划,同时请全班同学对他进行帮助、监督,另外,必要时可请学生家长共同做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老师对学生罚款的做法显然与我们所提倡的依法治校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从法律上讲,老师没有对学生罚款的权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守法方面应当为中小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而知法违法现象的存在,将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教育原则看,为人师表的教师,把本该自己认真完成的教育过程用经济手段来制约,是教育的偷懒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纠正,还教育一片纯净的蓝天。

  • 第8题:

    课上有学生看课外书,老师当场训斥,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反对。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对,要课后单独谈话。

  • 第9题:

    上课学生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在当今社会,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成年人尚不能克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更何况中学生?所以,我认为教师没收上课玩手机同学的手机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没收不是目的,我们期望的效果是该学生上课不再玩手机,并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
    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中学都很普遍,该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自身自制力不够。手机丰富多彩的功能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对学生要更有吸引力。其次,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针对上述原因,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学生自己,还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来帮助学生解决。
    首先,对于老师而言,教师自身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向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课堂,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应照顾到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使每一位同学跟得上自己的讲课思路,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方式,提醒走神的同学。对于多次提醒,仍不听规劝的学生而言,教师应首先对该生进行警告,若学生不听话,继续玩手机,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强制措施将学生的手机没收,等下课时再还给学生。
    其次,学校应将教室的信号屏蔽,使学生不能上网,手机不能上网,魅力将大大减少。但这样治标不治本,最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上课玩手机对于眼睛和学业的危害,从此自愿不再玩手机,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最后,对于家长来说,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课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专心上课。对于年龄过小的小学生,不建议家长给学生配备手机。

  • 第10题:

    有的老师对学生说:“就你这样还想考大学?”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作为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有过失、错误就完全否定学生,看不到他们其他优秀的地方,只以成人的心理或眼光去挑剔他们,一味只知道否定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的、合格的老师。虽然说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但一个老师不能口不择言,不能置学生的自尊于不顾,用严重的、偏激的语言去辱骂学生,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使学生感到自卑、厌烦自我,常常怀疑自己、自尊心低,成就感差,感到前途无望,并会有放弃学习的想法。
    一个老师在学生遇到问题、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时,应该做的是耐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他们认真的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近况,而不是对他们感到失望、生气、愤怒,甚至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对他们辱骂,这不是为人师表该有的态度、气度及风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老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们所需要的知识,也要在他们有问题、出现问题时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知道孩子们的自尊心也很脆弱,应该要真正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与他们沟通,尊重他们,多给予他们肯定,尽量少否定他们,更不要以偏激语言刺激他们。这样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 第11题:

    有个学生上课时候搞小动作,老师让他罚站到下课,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有个学生上课时候搞小动作,老师让他罚站到下课,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老师感到生气,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老师让他罚站到下课,是不理智的行为。作为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否则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制止学生的行为。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讲,上课期间应尽量保证认真听课,搞小动作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如果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想要回答问题,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比如举手示意等。
    总之,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该理性分析,积极应对,而不能采取罚站的方式。

  • 第12题:

    你单位搞竞争上岗,有个同事找你拉关系,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1)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我会努力处理好公私关系。
    (2)竞争上岗是为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
    (3)我会处以公心,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人选,而不会因为同事拉关系,就放弃了公正的立场。
    (4)在竞争上岗结束之后,我会和同事进行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不能因为此事影响了与同事的关系,更不能因此影响工作。

  • 第13题:

    学生可以容忍老师的严格,但不能容忍老师的学术浅,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认同,
    第一,观念上,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树立新课改的理念,与时俱进。学生是独特的人,有自己的思维和观点,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
    第三,教师只有基本功扎实,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总之,教帅要有一桶水才能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的知识要像源源不断的泉水。

  • 第14题:

    有学生在考试时抄袭,老师发现后直接撕毁了该学生的试卷,并当众批评他。对此,你怎么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成功拿下面试考试。

      【结构化试题】

      有学生在考试时抄袭,老师发现后直接撕毁了该学生的试卷,并当众批评他。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制止,但这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毁学生试卷并公开予以批评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学生考试作弊,一是与考生的思想发展不成熟、诚信缺失有关;二是与我国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学校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缺失有关。教师这个时候公开斥责,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

      发现考生作弊时,老师可以这么做:一是可以先通过眼神暗示或走进学生桌子旁边轻轻敲一下桌子等行为来制止。毕竟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会有和诚信品格做斗争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的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二是如果教师的暗示仍然不起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先轻轻收掉试卷,减少学生五分钟的作答时间,以示警告,事后再找合适时机进行诚信教育也不迟。

      总之,针对考试作弊行为,学校和教师在注重纪律处罚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真正形成“作弊可耻”的观念,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 第15题:

    校长在新老师大会上说,老师要热爱学生,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小张的说法是正确的:
    (1)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2)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老师,这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 第16题:

    老师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学生,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有人认为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就认为是不好的学生,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听话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所以一般学习成绩比较好,就成了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过于听话,就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有些调皮的学生,会有上课做小动作,课下作业完成不认真等情况,就成了老师眼里不好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性格也非常开朗,作为老师,要全面的去看待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都具有无限潜能,应该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能片面判断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 第17题:

    老师是学生的朋友,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判断表态)老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也是教师的职业角色之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切入点。
    (分层论证)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作为老师不仅要扮演好朋友角色,也要扮演好其他角色,这样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总结)老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 第18题:

    有学生在考试时抄袭,老师发现后直接撕毁了该学生的试卷,并当众批评他。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制止,但这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毁学生试卷并公开予以批评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学生考试作弊,一是与考生的思想发展不成熟、诚信缺失有关;二是与我国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学校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缺失有关。教师这个时候公开斥责,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
    发现考生作弊时,老师可以这么做:一是可以先通过眼神暗示或走进学生桌子旁边轻轻敲一下桌子等行为来制止。毕竟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会有和诚信品格做斗争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的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二是如果教师的暗示仍然不起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先轻轻收掉试卷,减少学生五分钟的作答时间,以示警告,事后再找合适时机进行诚信教育也不迟。
    总之,针对考试作弊行为,学校和教师在注重纪律处罚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真正形成“作弊可耻”的观念,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 第19题:

    学校组织老师搞教研,有的老师不愿意,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我支持学校教研工作。
    第一,如果不重视教研,老师极容易原地踏步,很难提高教学水平,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如果这位老师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者住得比较远,可以适当调整教研时间或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网络等方式。如果老师认为教研搞得不好没有收获,要改革教研流程,保证教研效果。如果是认为教研不重要,分析他最近的授课内容,找到问题,让其重视教研。
    第三,教研是教师对自我的总结和提升,每位老师都因该重视教研。对于本学科来说,通过网络教研等各种新手段,可以改变教学方法的呆板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教师接触到的不仅是新奇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多的是来自精英老师的思想,从而获得进步。

  • 第20题:

    如果一个老师给学生说“你这个学生简直无药可救了”,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不仅能体现教师对待学生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更体现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他简直无药可救,是对学生自尊的伤害,体现了其教学过程中简单粗暴的态度和适当教学方式的缺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该教师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中教师要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显然该教师的行为与该要求背道而驰。
    其次,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简单粗暴,一方面,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深层次的剖析及思考,不分析原因就直接对学生行为做出简单判断和呵斥;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不是用适当的方式去帮助其纠正,而是指责学生。
    这都体现了该教师不具备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用心关爱学生、把握学生特点、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根据不同学生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这位教师身上的问题,我认为其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教育心理学和相应的教学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此外,该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不能仅凭成绩或某个行为、某件事情去断言一个学生,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了解学生情况并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
    因此,教师要在其职业生活中遵守应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用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 第21题:

    有两个学生迟到了,老师让他们相互扇耳光。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我认为学生迟到,虽然不对,但是老师让其互相扇耳光,这种做法属于变相体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某些教师道德缺失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值得我们老师进行自我反思。
    面对学生迟到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进行科学而正确的教育批评,而应该杜绝这种极端的做法。教师的职责,是应该以教育和帮助为主,因此,面对学生迟到的问题,具体我们可以这样解决:
    首先,要用一种关怀的语气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看是不是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因为有特殊情况而迟到的,要予以理解,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以后有特殊情况的,要提前打个电话通知老师,不然老师会担心。如果是因为自己时间没有掌握好而迟到的,要进行委婉的教育,告诉学生迟到会影响全班同学上课,以后要注意。
    其次,在处理迟到的问题上分两种情况对待。对于偶尔迟到的学生,不要小题大做,要进行适当的提醒,让他们明白迟到是不对的,有事要提前让家长或同学帮忙请假;对于连续迟到的学生,教师要引起注意,调查迟到的原因,除了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外,还要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孩子迟到问题。还可以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比如:可以送给他一个小闹钟,提醒他以后要按时上课,这样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或者把班里的钥匙交给爱迟到的学生,他应该不好意思让全班人等他,等等。
    总之,对于学生,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授予知识,还要给予关爱,让其身心、学业一起发展。

  • 第22题:

    某学生课堂上打瞌睡,老师将其喊醒,但是学生依旧打瞌睡,于是老师将其罚出教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的个别不良行为就剥夺他的上课接受教育的权利,更不能将他赶出教室,可以在下课以后单独找他谈话,或者让他站起来听课。
    学生上课打瞌睡说明和老师之间欠缺沟通有一些矛盾,或者课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老师竟将他赶出教室,不但不能使他学习到知识,更加会使其内心不满,不服气,尤其还是在熟悉的同学面前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觉得没面子,会被同学嘲笑,有一种愤怒感,稍微有一点外来的不良刺激,就会让他失去理智,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可以运用提问法,可以针对这位学生及时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让他站起来思考解答问题的同时,缓解睡意。教学设计要科学、生动、有趣、直观,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精神集中,不至于打瞌睡。

  • 第23题:

    你怎么看待老师跟学生成为朋友?如何看待跟学生平等交流?


    正确答案: 我支持这个观点。
    第一,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项重大变革。
    第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相尊重为原则,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下几项是需特别注意的:
    (1)必须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
    (2)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学有所长,也会有一些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的特长,而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和要求去规范学生,要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特长激起学习的兴趣,充分呵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必须以平等中的首席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是学生学习中的导师,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伴,要充分理解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只有教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朋友之心对待学生,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特别尊重学生的正常有益的学习行为,才会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