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上柱柱底截面在各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kNm)如下表所示。试问,该上柱柱底截面荷载效应组合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计算。(2)表中给出的弯矩均为同一方向。(3)表中给出的吊车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已考虑了多台吊车的荷载折减系数。A、122、5 B、131 C、144、3 D、147、1

题目
已知某上柱柱底截面在各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kNm)如下表所示。试问,该上柱柱底截面荷载效应组合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1)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计算。
  (2)表中给出的弯矩均为同一方向。
  (3)表中给出的吊车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已考虑了多台吊车的荷载折减系数。

A、122、5
B、131
C、144、3
D、147、1

相似考题
更多“已知某上柱柱底截面在各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kNm)如下表所示。试问,该上柱柱底截面荷载效应组合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定,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底层角柱上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并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180kN·m,该角柱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200kN·m,底层柱净高为3m。试问,该柱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作答。

    A.165
    B.181
    C.194
    D.229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单层单跨厂房(有吊车,屋面为刚性屋盖),其排架柱的上柱Hs=3.3m,下柱Hl=11.5m,上、下柱截面尺寸如图5-6所示。当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在排架方向内力组合的最不利设计值为:上柱M=110kN●m,N=250kN;下柱M=580kN*m,N=73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对称配筋,as=as'=40mm。

    假设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l0= 8.0m,截面曲率修正系数ξ1=1.0。试问,该上柱在排架方向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 12 (B) 1. 15 (C) 1. 18 (D) 1.21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某7度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上10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首层某边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x600mm,柱顶梁截面尺寸均为300mmx600m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按规程调整后的该柱上、下端相同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较大值)分别为,柱轴力设计值N=1905kN (受压),柱剪力计算值为V=425kN,Hn=5m。试问,该柱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425
    (B) 505
    (C) 534
    (D) 585


    答案:C
    解析:
    (C) 解答:已知,Hn=5m,抗震等级二级,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式(6.2.3-1),柱剪力设计值

  • 第4题:

    某钢筋混凝土单层单跨厂房(有吊车,屋面为刚性屋盖),其排架柱的上柱Hs=3.3m,下柱Hl=11.5m,上、下柱截面尺寸如图5-6所示。当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在排架方向内力组合的最不利设计值为:上柱M=110kN●m,N=250kN;下柱M=580kN*m,N=73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对称配筋,as=as'=40mm。

    上柱截面及配筋如图5-7所示。若该柱采用预制,在进行吊装阶段裂缝宽度验算时,已知上柱柱底截面由柱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k=28.3kN*m。试问,该上柱柱底截面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翻身起吊验算。

    (A) 81 (B)93 (C)119 (D)140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某汽修车间为等高单层双跨排架钢结构厂房,梁柱构件均采用焊接实腹H形截面,计算简图如图5-11所示。梁与柱为刚性连接,屋面采用彩钢压型板及轻型檩条。厂房纵向柱距为7.5m,柱下端与基础刚接。钢材均采用Q235-B,焊条为E43型。

    ?轴线边柱上端与屋面梁刚接,上、下段柱截面及截面特性如图5-13所示。下段柱轴力及弯矩设计值分别为N=1037kN,M×=830kN●m;排架平面内下段柱的计算长度系μ=1.3。试问,当对下段柱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验算时,截面上最大压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②等效弯矩系数βmx=1.0。
    ③柱翼缘为焰切边。

    (A) 147 (B)157 (C)167 (D)177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某钢筋混凝土单层单跨厂房(有吊车,屋面为刚性屋盖),其排架柱的上柱Hs=3.3m,下柱Hl=11.5m,上、下柱截面尺寸如图5-6所示。当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在排架方向内力组合的最不利设计值为:上柱M=110kN●m,N=250kN;下柱M=580kN*m,N=73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对称配筋,as=as'=40mm。

    试问,在进行有吊车荷载参与的组合计算时,该厂房柱在排架方向上、下柱的计算长度l0(m),应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A)4.1,9.2(B)5.0,11.5(C)6.6,11.5(D)8.3,11.5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3.11条,刚性屋盖有吊车房屋柱计算长度的取用:

    上柱:Hu/Hl=3.3/11.5=0.29<0.3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7.3.12-1注3,l0=2.5HU=2.5×3.3m=8.25m

    下柱:l0=1.0Hl=1.0×11.5m=11.5m

  • 第7题: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0.15,按框支柱。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 ;500;600
    (D)2700 ;750;600


    答案:C
    解析:
    (C)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第10.2.12-3条,Ma=1.5MA‘=1.5x1800kN·m=2700kN·m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第6.2.1条,节点B:=(500+600)kN·m=1100kN·m

  • 第8题:

    某六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该办公楼某框架底层角柱,净高4.85m,轴压比不小于0.15。柱上端截面考虑弯矩增大系数的组合弯矩设计值;柱下端截面在永久荷载、活荷载、地震作周下的弯矩标准值分别为1. 5kN * m、0. 6kN * m、± 115kN * m。试问,该底层角柱剪力设计值F (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9 (B) 65 (C) 73 (D) 8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1.3条,活荷载组合系数为0.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4.1条,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2,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2.3条,柱下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2.5条,柱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 2的增大系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2. 6条,角柱的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 1的增大系数。
    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 = 1. 25 x (1. 2 x 1. 5 + 1. 2 x 0. 5 x 0. 6 + 1. 3 x 115) kN * m = 189. 6kN * m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6. 2. 5条和6. 2. 6条,柱底剪力设计值:

  • 第9题:


    假定,底层某角柱截面为700mm×700mm,柱底截面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未经调整的弯矩设计值为900kN·m,相应的轴压力设计值为3000kN。柱纵筋采用对称配筋,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18,不需要考虑二阶效应。试问,按单偏压构件计算,该角柱满足柱底正截面承载能力要求的单侧纵筋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不需要验算最小配筋率。

    A.1300
    B.1800
    C.2200
    D.2900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假定,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柱A基础在图示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40kPa,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300kPa。试问,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I—I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70
    B.590
    C.620
    D.660

    答案:A
    解析:

  • 第11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





    假定,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结果如下:框架节点C处,柱轴压比为0.5,上柱柱底弯矩与下柱柱顶弯矩大小与方向均相同。试问,框架节点C处,上柱柱底截面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c(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10
    B.920
    C.1020
    D.115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4.1条式(5.4.1)计算节点处梁端弯矩的设计值。计算重力荷载效应时,应取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2,查表5.4.1可得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故计算节点处梁端弯矩的设计值为:
    Mb=-1.2×(387+0.5×258)-1.3×470=-1230.2kN·m
    根据第6.2.2条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对于二级框架,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1.5。
    根据第6.2.6条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规范第6.2.2、6.2.3、6.2.5、6.2.10条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
    故Mc=1.5×1.1×1230.2/2=1015kN·m。
    C项最为接近。

  • 第12题:

    单选题
    有侧移的砼框架柱,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考虑二阶效应,主要是指()
    A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

    B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

    C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

    D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组合砖柱,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620mm,承受轴向力设计值872kN,弯矩设计值25. 8kN.m。试问,该组合砖柱轴向力的初始偏心距e(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25.5
    (B) 29.6
    (C) 31.0
    (D) 34.6


    答案:C
    解析:
    (C) 解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8.2.4条:

  • 第14题:

    某厂房的围护结构设有悬吊式墙架柱,墙架柱支承于吊车梁的辅助桁架上,其顶端采用弹簧板与屋盖系统相连,底端采用开椭圆孔的普通螺栓与基础相连,计算简图如图所示。钢材采用Q235钢,墙架柱选用热轧H型钢HM244×175×7×11,截面形式如图所示,其截面特性:





    2.墙架柱在竖向荷载和水平风吸力共同作用下的弯矩分布图如图所示。已知AB段墙架柱在D点处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轴力设计值N=15kN。试问,AB段墙架柱的最大应力计算数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计算截面无栓(钉)孔削弱。


    A、107
    B、126
    C、148
    D、170

    答案:A
    解析: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2.1条表5.2.1可知,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γx=1.05;根据式(5.2.1)计算,则AB段墙架柱的最大应力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
    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
    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2.假定,角柱AD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柱上、下端按“强柱弱梁”要求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同为顺时针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柱AD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75
    B. 200
    C. 225
    D. 2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4条规定,角柱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1的放大系数;又根据第6.2.3条第2款规定,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其中:①ηvc为剪力增大系数,对于二级框架(其他结构中)取



  • 第16题:

    某钢筋混凝土单层单跨厂房(有吊车,屋面为刚性屋盖),其排架柱的上柱Hs=3.3m,下柱Hl=11.5m,上、下柱截面尺寸如图5-6所示。当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在排架方向内力组合的最不利设计值为:上柱M=110kN●m,N=250kN;下柱M=580kN*m,N=73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对称配筋,as=as'=40mm。

    在进行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试问,该厂房柱在排架方向的上、下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A)0.75,0.75 (B)0.75,0.80

    (C) 0.80,0.75 (D)0.80,0.80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柱吊装验算拟按强度验算的方法进行:吊装方法采用翻身起吊。已知上柱柱底截面由柱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k=27.2kNm;as=35mm。假定上柱截面配筋如图所示,试问,吊装验算时,上柱柱底截面纵向钢筋的应力σs(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2
    B、172
    C、198
    D、238

    答案:C
    解析:
    如题解图所示,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6.2条取动力系数为1.5,根据第7.1.4条规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应力:

  • 第18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局部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均为办公室),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柱纵向钢筋HRB400钢筋,楼板纵向钢筋及梁、柱箍筋为HRB335钢筋。
    架梁KI2的截面尺寸为300mmx800mm,跨中截面底部纵向钢筋为。已知该截 面处由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试问,该梁跨中截面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与下列何项数值 最为接近?

    (A)0.25 (B)0.29(C)0.32(D)0.37


    答案:B
    解析:
    (B)解答:根据《混规》第7.1.2条,

  • 第19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2-16所示,各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及楼层侧向荷载标准值如图2-16所示。假设,该框架满足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的条件,首层柱反弯点在距本层柱底2/3柱高处,二、三层柱反弯点在本层1/2柱高处。试问,一层顶梁L1的右端在该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M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9
    B.34
    C.42
    D.50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及楼层侧向荷载标准值如下图所示。假设,该框架满足 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的条件,首层柱反弯点在距本层柱底2/3柱高处,二、三层柱反弯点在本层1/2 柱高处。试问,一层顶梁L1的右端在该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9 (B)34 (C)42 (D)50


    答案:B
    解析:
    (B)

  • 第21题:


    假定,该框架边柱底层柱下端截面(基础顶面)有地震作用组合未经调整的弯矩设计值为320kN·m,底层柱上端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并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为312kN·m,柱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试问,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c(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作答。

    A.185
    B.222
    C.266
    D.290

    答案:B
    解析:

  • 第22题:

    某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柱下桩基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桩外径400mm,壁厚95mm,桩尖为敞口形式。有关地基各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及桩的布置、柱及承台尺寸等,如图5-12所示。



    取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柱传给承台顶面的荷载为:Mk=704kN●m,Fk=4800kN,Hk=60kN。当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试问,承台在柱边处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2880 (B)3240 (C)3890 (D)4370


    答案:C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单跨工业厂房排架,有桥式吊车,A柱柱底在几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标准值为:恒载MGk=35KN˙m;风荷载M1k=10KN˙m;吊车竖向荷载Mk3=5KN˙m;吊车水平荷载Mk4=15KN˙m;屋面活荷载Mk2=3KN˙m,求A柱柱底弯矩设计值(只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这里只考虑标准组合。
    1)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根据《规范》规定,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于是有A柱柱底弯矩设计值为
    M=1.35×35+1.4×0.7×(3+5)=55.09KN˙m
    2)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风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1.0+1.4×0.7×(5+15+3)=78.54KN˙m
    (2)吊车水平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15+1.4×0.7×(5+3)+1.4×0.6×10=79.24KN˙m
    (3)吊车竖向荷载为第一可变荷载
    M=1.2×35+1.4×5+1.4×0.7×(15+3)+1.4×0.6×10=75.04KN˙m
    可以看出,应采用吊车水平荷载控制的组合作为弯矩设计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