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息保暖后缓解,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劳累及受凉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行外敷"止痛膏"后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酸楚感,下蹲困难,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息保暖后缓解,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劳累及受凉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行外敷"止痛膏"后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酸楚感,下蹲困难,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72岁,已婚,退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发作时自觉头部晕眩,行走不稳,休息后症状可有所缓解。平素常感头部昏沉不适,伴耳鸣,间断服用中药治疗。3日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头晕沉不适,休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头晕沉不适,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偏白,心悸少寐,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头晕反复发作5年,加重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头晕反复发作5年,加重3日,诊断为眩晕。患者老年,气血不足,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故头部昏沉不适;劳则耗气,故动则加剧;神疲乏力为气虚之象;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脾虚不运,故纳食欠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辨证为气血亏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眩晕与头痛相鉴别:眩晕与头痛可相兼为病,头痛是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可南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所致,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辨证应分虚实,亦多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眩晕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亏虚证中医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剂:归脾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66岁,已婚,农民。患者3年前车祸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痛处固定,晚间加重,间断口服中成药及针灸治疗,症状可有所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再次加重。近两日患者腰痛明显,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翻身时疼痛加重,晚间痛甚,纳食可,二便调。舌紫暗,苔薄,脉涩。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腰痛3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腰部疼痛3年,诊断为腰痛。外伤后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故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瘀血内阻属实邪,故痛处拒按;入夜阴盛,痰凝气滞更盛,故晚间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均为瘀血之象。综上,辨证为瘀血腰痛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腰痛与痹证的鉴别:二者病因都可因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筋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而致疼痛。但痹证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除外感实邪之外,尚有肝肾不足、痰郁阻滞等虚实夹杂之证。腰痛则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病因除外感实邪外,另以肾虚腰痛及瘀血腰痛为多见。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腰痛 中医证候诊断:瘀血腰痛证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身痛逐瘀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3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3岁。
    (1)主诉:右下后牙肿痛7天,张口受限2天。
    (2)现病史: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后牙牙床不适,既而出现疼痛、肿胀,未曾治疗,肿痛逐渐加重。2天前出现张口时疼痛,且张口受限,来门诊就诊。
    (3)既往史:既往1年前出现过右下后牙肿痛,且反复发作。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本例患者最可能的是感染引起的张口受限,根据主诉可知张口受限是由于右下后牙肿痛引起的,这就成为张口受限的诱发因素。既往史又提示右下后牙肿痛已反复发作。综合现病史和既往史可以推断:患者开始出现的可能是智齿冠周炎,因未及时治疗发展成为颌周间隙感染,继而出现张口受限。

  • 第4题:

    病例摘要:常某,男,35岁,已婚,教师。2014年2月3日初诊。患者2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常劳累后发作。现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阳不振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辨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名称: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桂枝15g,制附片(先煎)15g,人参30g,黄芪20g,麦冬15g,枸杞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68岁,已婚,工人。患者加余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气喘、胸憋等症状,常于冬季发作,症状日渐加重,发作时咳嗽喘憋明显,伴胸闷、咯吐黏痰。2周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气喘,经治疗后咳嗽、咯痰缓解,但仍感喘息气促,遂前来中医治疗。目前症见:喘息气促,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动则喘甚而汗出。舌淡暗,苔白,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喘憋20余年,加重2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憋20余年,诊断喘证。患者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喘息气促,呼多吸少;肾阳衰惫,而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肾不纳气故动则喘甚。脉沉弱为肾虚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肾气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促只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中医治法:补肾纳气方剂:肾气丸合参蛤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