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康德的范畴是指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对直观的综合给出的统一概念。康德认为知性表现在判断之中,范畴产生于判断的行为。他根据传统逻辑建立了由量、质、关系和样式四组十二个判断形式所组成的判断表,并对应地建立了范畴表:①量: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②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③关系:实体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④样式: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在每一类范畴中,前两个相互对立,第三个则是它们的统一。这十二个范畴共同形成了思维的基本法则。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名词解释题康德的范畴”相关问题
  • 第1题:

    名词解释题
    现象(康德)

    正确答案: 在康德哲学中,“现象”与“自在之物”相对,是指在直观中对人呈现的东西。凡人经验所及,皆属现象范围,但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指一种主观表象。这种表象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形式,但它不反映自在之物的性质,而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名词解释题
    自然状态和文明状态(康德)

    正确答案: 自然状态是个人权利,即私法的状态。文明状态是公共权利,即公法的状态,或称为法律的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名词解释题
    范畴效应

    正确答案: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在对记忆信息抽取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选择性搜寻现象。他们发现,如果记忆字表由属于不同范畴的字词所组成,则系列搜索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仅把搜寻的范围限于与探测词有关的某一类中,这种现象称为范畴效应。它表明抽取过程中可能存在分组、分类等对搜寻过程有巨大影响的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康德论美的四个契机

    正确答案: 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看来,美是主观上对事物表象的一种评价,它表达的不是对事物的知识,而是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它不是规定性的,而是反思性的,被称为审美判断或鉴赏判断,它有四个本质特点,被康德称为四个契机,非利害的愉快感,非概念的普遍性,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共通感的普遍可传达性,这四个契机体现了两大原则,理性派美学所崇尚的古典形式主义原则和经验派美学所崇尚的浪漫主义的情感原则。但形式原则服从情感原则,康德的美的四个契机以某种形式把当时的理性派美学和经验派美学调和起来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法律的定义(康德)

    正确答案: 康德认为法律“可以理解权利为全部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按照一条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够和其他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相协调”。根据他的理解,这一定义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只涉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在的和实践的关系(以行为为中介);第二,法律只表示一个人的自由行为与别人行为的自由的关系;第三,法律只考虑意志行动的形式,而不考虑意志行动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填空题
    康德认为,科学是在经验范畴内有效,在经验范畴外只能形成()。

    正确答案: 幻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道德范畴的信用

    正确答案: 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艾萨克.康德尔

    正确答案: 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它比任何其他有关研究,都更加清晰的阐明教育同它所服务的那个社团的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康德的二律背反

    正确答案:
    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指一些相互反对的命题。当理性超出经验的界限去寻求解释的完整和统一性时,由于双方没有用经验事实证明自身的普遍性,只能通过归谬法来证明自身的正确。他把二律背反分为四组:①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反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②质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③关系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有出自自由的原因;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④样式的二律背反。正题:在世界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体,一切都是偶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法的范畴

    正确答案: 凡法律、法令、条例、规定、法则等都属于法的范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新康德主义法学

    正确答案: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德国法学家施塔姆勒创立的。它抛弃了康德法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隐藏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的进步内容,而发挥了他的二元论和先验论。他兜售唯心史观,否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宣扬“法是不可违抗的共同意志”、“法的理想和正当法的原则”、“法决定经济生活”、“内容可变的自然法”等观点,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辩护,为巩固资本主义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皮亚杰运用进化论对康德的先验范畴进行了改造,从而提出图式的概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康德认为,科学是在经验范畴内有效,在经验范畴外只能形成什么?

    正确答案: 幻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名词解释题
    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

    正确答案: 实际上他完全接受并加以发展的只是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性即自我的一面,他不满意于康德的地方就在于康德的所谓半批判性即既然强调对一切进行批判为什么又独断的假设了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的存在,他认为一个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完全是一种无法证明的虚构,这种假设表面了康德企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之一,但这两种学说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他们也不可能相互驳倒,因为他们的根据都在经验之外,而按照康德,人的知识都只能是经验的无法说明超经验的东西,所以,主观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从物质出发还是从自我出发,这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取决于人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名词解释题
    康德

    正确答案: (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对历史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1787年写成《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成为后世历史哲学之先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名词解释题
    范畴

    正确答案: 是人们对事物认识一种概括,它反映着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的各种特性和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